公示公告

更多

聚焦绿色乌审

更多

专题专栏

更多

聚焦绿色乌审

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绿色乌审

苏力德苏木:文化传承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并重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2-11-07

   

  •                                          徐增艳  通讯员卢峰

 

  一个位于我旗西南部,东与嘎鲁图镇相连,南与无定河镇相邻,西与鄂前镇接壤,总面积3150平方公里,这就是我旗面积最大的苏木镇——苏力德苏木。该苏木于2005年10月由原沙尔利格镇、陶利镇合并而成,下辖9个牧业嘎查,2个农业村,55个农牧业社。这里物产丰富,交通、通讯便利,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较强的经济后发优势。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民情纯朴,萨冈彻辰、贺希格巴图两位大文豪一个长眠于此,一个诞生于此,也有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公梁古墓群,千年古刹陶尔庙和蒙古大汗国九游白纛等多处文化旅游资源。

  2005年撤乡并镇以来,苏力德苏木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苏木各族人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旗、走进前列”发展战略与“建设更加美丽富饶的绿色乌审”核心任务,抓实事、求实效、谋发展、促跨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全苏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良好发展态势。

  夯实资本积累   地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011年,苏力德苏木财政收入由2006年的1459.1万元增加到4000万元,同比增长63.5%,年均增加508.18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7000元增加到1.2万元,同比增长41.7%,年均增加1000元,地区发展潜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显现,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也更加的充足。

  推进结构调整   现代农牧业成绩斐然

  几年来,苏力德苏木农作物总播面积由11.2万亩增加到15.2万亩,其中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3万亩;全面推进“公司+合作社+农牧户”的养殖模式,大力神、北州、金田地等一大批规模养殖企业相继入驻,无定河流域良种肉牛养殖基地规模不断扩大;进一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农牧业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8家;进一步优化畜种结构,健全改良服务网络,全面提升肉牛产业化经营水平,全苏木优质肉牛存栏总数达到1.8万头。加快专业养殖户建设,建成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户110户,细毛羊和生猪养殖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全苏木鄂尔多斯细毛羊和生猪存栏总数分别达到30.4万只和1.6万头。

  优化发展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

  不断加快推进生态、水、电、路、气、讯“六网”的完善与建设,发展瓶颈制约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并完成了人工造林2.5万亩,飞播3.2万亩,还林2644亩,经济林500亩,樟子松造林和育苗2万亩,苏木境内林地面积达到176万亩,实施禁牧、休牧项目96万亩,落实农牧业经济“三区发展规划”,禁止开发区确立生态自然恢复区116万亩;启动农村牧区人畜安全饮水工程7处,5处建成使用,实施了纳林河村淤堤坝、朝岱小河畔和三岔河治理工程,累计完成了水土保持建设项目22.8万亩;加强与电力部门协调,累计完成了487公里高低压输电线路架设工程,其中高压218公里,低压269公里。投资5000多万元,完成了苏哈线、蘑呼线、达掌至特格音敖包、昌煌至城川、宝日呼岱至伊和尔、纳林河至花尔滩等7条累计总长95.5公里乡村公路建设工程。通过加强协调与配合,境内气田勘探、天然气管输工程等工作顺利展开,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及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开通数字多路微波信息系统,推进农牧民“信息百事通”工程建设,新建移动基站7处,实现了通讯信息全覆盖。

  完善综合功能    城镇规划建设扩容提质

  以高起点、高标准完成了驻地城镇总体规划,通过加强镇区绿化、美化和硬化建设,苏力德街和苏布日格路工程竣工,镇区面积由2.6平方公里增加到4.2平方公里,中心城镇框架得到了进一步拉大;不断强化城镇服务功能与综合管理,陶利办事处和沙尔利格镇区自来水改造工程、镇区有线电视线路改造工程完工,西部交警中队、土地所、林业派出所、宝日呼岱活动阵地、沙尔利格信用社办公楼建成投用。成立村镇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所,加强协调配合,推进部门联合执法,城镇管理日趋规范。

  深挖民俗底蕴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壮大

  加强文化资源整合,推进文化创新,围绕民族、历史、宗教、生态四大文化板块,深挖民俗、民风、民情等民族传统文化底蕴,“三乡文化”深远传承;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科学构筑,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全苏木健康和谐的文化环境得到了大力营造。通过精深打造,察罕苏力德游牧生态旅游、特格音敖包、其劳敖包、“大        ”红色革命旅游基地融入乌审生态文化旅游长廊。陶日木庙修旧如旧工程竣工,沙尔利格庙新建工程启动,《朝岱志》、《百年昌煌》和《呼和芒哈志》出版发行,《苏力德志》编纂工作启动。综合文化站、文化室、文化户三级文化网络建设和草原书屋逐步完善;马文化和马头琴文化深远传承。

  民生改善,普惠成效显著

  全苏木城乡“五有”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医疗、养老、低保等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覆盖,报销封顶线逐年提高;30至59岁年龄段常住人口纳入疾病普查范围;5387位农牧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70%以上;农牧民低保标准不断提高;救灾救济、“五保”供养、老弱残疾人家庭得到切实关心照顾,实现应保尽保。贫困大学生得到进一步资助,基础教育、三级卫生网络和群众文化建设发生了新的变化,广大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通过强化建设,苏力德苏木政法综治工作中心和11个嘎查村级政法综治工作站挂牌成立,扎实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防范和信访工作有效推进,“平安苏木”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基层人口与计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爱国卫生运动、流感防控、食品和药品安全检查工作步入规范化、正常化,为广大农牧民营造了一个安全、舒适、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结合现代农牧业建设,加大牲畜改良、分群管理、配方饲喂、四季出栏以及种植施肥配方、低毒农药使用、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等增产增收种养业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加快机械化推广与普及,农牧业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深入开展禁牧休牧工作、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火、动物防检疫等工作;环境保护、扶贫、金融、统计、红十字会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成效。

  推进绿富同兴   生态环境持续恢复改善

  大力推进生态移民、就业移民、产业移民、扶贫移民、劳务移民,累计完成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各1500人,转移农村牧区人口3200人,其中陶尔庙、呼和茫哈嘎查及禁止开发区整体搬迁转移1680人。同时,着力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逆向拉动生态建设,植被覆盖度、森林覆盖率分别由2006年的56%、18%提高到83%、22%,实现了从防沙治沙守护生存防线到管沙用沙绿富同兴的重大转变。

  展望未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

  无定河流域优质肉牛,鄂尔多斯细毛羊、煤炭、白垩土、天然气等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更让苏力德人民牛气十足,扬眉吐气,和谐苏力德不断成为世人关注的投资热土、兴业宝地。

  站在新的起点上,苏力德苏木经济社会发展任重道远,实现新一轮发展目标任务,必须继承和发扬过去取得的成功经验,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强化品牌运作;加快基地建设;加快市场培育;拓展市场营销;搞好配套服务;打造宜居宜业、休闲旅游城镇;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升行政效能建设水平作为实现今后五年苏力德苏木总体工作思路的重要举措。同时,不断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发展目标任务上来,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普惠于民,让人民群众更好的享受科学发展带来的累累硕果。

  今后五年总体发展思路

  苏力德苏木的总体工作思路是:紧紧围绕“富民强旗、走进前列”目标,牢固把握转变发展方式主线,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科学发展,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富民优先,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乡统筹进程;可持续发展,夯实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抢抓机遇,大赶快上,把苏力德建设得更加和谐殷实。

  奋斗目标是:到2017年财政收入在2012年的基础上翻两番,力争突破1.2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万元以上。

  重点工作阶段性目标任务是:到2017年,全苏木生产力、产业、村庄、人口布局进一步优化,现代农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产业重镇功能更加完善,文化旅游业、三次产业健康协调发展,城乡“六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教、科、文、卫、体、保障、就业等社会资源统筹配置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率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幅提升,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乌审旗委宣传部 乌审旗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邮编:017300 电话:0477-7582241 传真:0477-7582241
邮箱:wsqwmb@163.com 技术支持:鄂尔多斯市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