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审旗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思路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2-11-07
今后一个时期,我旗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富民强旗,走进前列”目标,牢固树立“建设更加美丽富饶的绿色乌审”理念,走牧区新型工业化之路,着力构建“一核两翼多循环”发展格局,大力实施“工业强旗”战略,培育壮大“六大产业”,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打造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和甲醇化工生产加工基地,以工业的突破性发展带动全旗经济跨越发展,奋力实现“两个翻两番、两个超千亿,进入全国县域百强行列”。
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建设更加美丽富饶的绿色乌审”发展理念。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为引领,以开放发展为动力,以和谐发展为保障,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竭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道德素养和文明水平,切实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发展路径: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牧区新型工业化之路。
发展定位:打造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和甲醇化工生产加工基地,以工业的突破性发展带动全旗经济跨越发展。
发展战略:实施“工业强旗”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推动产业层次向高端示范和循环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利用和转化资源优势,在特色优势上培育竞争力,实现差异化发展。加快经济转型步伐,立足现有煤化工和天然气产业基础,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开发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在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中寻找出路,走资源精深加工的路子。
发展格局:构建“一核两翼多循环”发展格局。一核,即以嘎鲁图为核心区,依托全旗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建设,打造全旗人口要素集聚区、配套服务承载区、多元文化体验区;强化要素聚集和辐射带动功能,积极构建以嘎鲁图为核心区,各产业重镇和项目区为基点的“半小时经济圈”。两翼,即西翼以纳林河矿区为轴心,以洁净煤业为主导,重点发展煤炭和煤炭采、洗、选、配、运一条龙及煤、电、热一体化和氯碱化工等综合利用;东翼以图克工业项目区(乌审召化工项目区)为轴心,加快构筑煤制甲醇、煤制气等新型化工产业板块,建设现代能源化工基地,形成低碳、节能、环保、循环、完整的产业链。多循环,即按照“把握全局、统筹兼顾、循环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牧业、循环型服务业,建设循环型社会,使循环经济成为基本经济形态和产业发展模式。一要统筹城乡区域规划。结合全域乌审城乡统筹总体规划,加快完成城乡布局优化调整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形成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相互衔接的规划体系。二要统筹城乡产业布局。促进农牧区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工矿区及二、三产业转移,工业向园区集中,农牧业、服务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形成人口、要素、产业“大集中”,生产方式由分散式向规模经营转变的“小集聚”。加强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纵横融合,构建企业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资源循环式利用格局。三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坚持规划统领,以景区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完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设施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六网”建设,尽快形成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发展协调有序的现代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四要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统筹推进卫生体制旗乡村一体化综合改革、教育园区建设、集中办学、文化惠民工程等公共事业发展,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效”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五要统筹城乡就业社保。加速推进城乡居民同等享受各类社会保障进程,建立“城乡一体、平台到村、联系到户、服务到人”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和“多层次、全覆盖、保基本、可衔接”的全民社保体系。六要统筹城乡管理体制创新。深入推进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创新、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制度创新、财政体制创新和户籍管理制度创新,促进公共资源、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自由流动,努力建设和谐共融、协调发展的循环型社会。
产业结构:全力构筑“六大产业”。一是做大做强能源化工支柱产业。立足高端和示范,以煤炭、天然气等资源为主攻方向,打造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和甲醇化工生产加工基地,形成以甲醇为核心的示范产业园区,占领能源化工产业的制高点。二是巩固提升农牧业基础产业。立足生态健康,大力发展养生农业和精品农牧业,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丰富、高科技含量、高经济价值、高社会价值、高生态循环价值的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打造“中国养生农业第一旗(县)”。三是大力发展以核心区为辐射的现代服务业。综合考虑城镇建设、交通、居住、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等因素,合理布局商贸组团、餐饮娱乐组团、商住组团等生产、生活性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四是大力发展以马头琴文化为载体的文化旅游特色产业。依托马头琴文博苑,着力打造马头琴文化品牌,举办高规格的马头琴音乐会、马头琴大奖赛及马头琴文化学术研讨会;依托生态文化园,重点培育鄂尔多斯婚庆礼仪文化品牌;依托新型工业、养生农牧业、民俗文化,打造旅游节点,形成工业旅游、科教旅游、生态旅游、绿色农牧业休闲旅游、民族餐饮为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长廊。依托无定河流域,保护性开发萨拉乌苏遗址、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和巴图湾旅游景区等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景观资源,构建“一河三园”文化旅游产业带,即:上游将萨拉乌苏文化遗址打造成为萨拉乌苏国家级文化遗址公园,中游将巴图湾景区打造成为萨拉乌苏国家级湿地公园,下游沿河床及两岸打造萨拉乌苏休闲观光精品农业庄园,着力打响生态休闲旅游品牌。五是积极培育煤炭物流新兴产业。立足蒙陕宁能源化工核心区位优势,建立现代化煤炭交易体系,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型煤炭物流企业,形成采购、运输、装卸、仓储、配送、信息为一体的煤炭物流供应链,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六是加快发展新型材料前沿产业。立足我旗丰富的风积沙资源,强化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实现由“沙产业”向“砂产业”的转变,培育壮大覆膜砂、生态硅砂等高附加值新型材料产业集群,带动新型材料产业健康发展。
发展目标:紧紧围绕“富民强旗,走进前列”目标,在全市竞相发展的大格局中率先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实现“两个翻两番、两个超千亿,进入全国县域百强行列”。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十一五”的基础上翻两番,分别达到800亿元和1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超过1000亿元,期末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大幅度缩小。
- 上一篇:乌审召镇:传承古老而常新的绿色接力
- 下一篇:乌兰陶勒盖镇:农工并举打造区域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