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鲁图镇:跨越发展再谱新篇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2-11-07
杨潇 通讯员员建霞
悠悠的海流图河水弯转曲折地流过毛乌素沙漠,孕育了人杰地灵的塞外生态名镇——嘎鲁图。嘎鲁图取义鸿雁落脚的地方,如今,她已如一轮冉冉升起的新日,成为了一座宜居宜业的塞上经济强镇。
对于过去的5年,该用什么样的词汇概括嘎鲁图镇经济的发展?跨越、翻番?
2005年10月,嘎鲁图苏木与达布察克镇合并为嘎鲁图镇,是乌审旗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商贸中心。近年来,嘎鲁图镇立足自身区位与资源优势,按照“城镇推进、旅游提升、产业优化、社会和谐”的发展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镇为主旨,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文明之路,着力推进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和社会管理新型化发展,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改善民生,把民生工作放在第一位,开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在全旗范围内逐步显现出示范镇、引领镇、核心镇的作用,综合经济指标位列全旗首位,成为全旗最活跃、最具潜力的发展地区之一。
惠民成果丰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004年,嘎鲁图镇被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等六部委列为全国重点镇,同年,修建集影剧院、少年宫、博物馆、科技馆及健身中心为一体的综台性标志性文化建筑——文化活动中心。2006年被评为全国和谐中小城市示范单位。2007年,嘎鲁图镇通过了自治区“六星级文明城镇”的验收工作。2008年12月,被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列为首家“中国人居环境示范城镇”创建地区。全镇上下以创建“中国首家人居环境示范城镇”为己任,切实加大市政建设力度、提升市政建设水平,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城乡一体化发展稳步推进,水、电、气供应充足可靠,有线电视全覆盖,邮电通讯方便快捷,公路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市政服务设施健全完善,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鸿沁湖、萨拉乌苏体育公园、独贵龙广场、镇区排污排水工程、首期9000平米保障性住房相继开工建设,投资50多万元改造旧城区部分主干道路建筑物和400多户个体工商户墙面,规范商业门店牌匾3000多个,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相继建成投运,39.3米高的乌审之脊——苏力德碑傲然矗立于政府广场。2009年,占地l000平方米的呼热胡社区建成投运。2010年,乌审旗环境最优美,基础设施最健全,功能最完善,资源最富集,管理最先进的现代数字化人居小区——嘎鲁图镇南丁小区的移民户全部搬迁入住,这也是镇政府着力打造的新型园林式社区。目前,社区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幼儿园、蒙汉双语平价超市等附属功能全部健全投运。近年来,累计硬化居民区巷道、广场30万平方米。水、电、暖、污、气、讯六大管网全面铺设,累计新修和改造水泥路、柏油路、沙石路300多公里,镇区道路四通八达,形成七横七纵的路网结构,农村道路实现了村村通。2011年,《乌审旗嘎鲁图镇总体规划(2011—2030)》修编工作完成,镇区区划更加科学合理。一大批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城镇化进程呈现快速推进态势,城镇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做强龙头企业,带动全域发展
近年来,嘎鲁图镇按照“扶优、扶强、扶大”原则,围绕主导产业,坚持“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战略,走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之路,倾力引导和扶持细毛羊、肉牛、蔬菜等专业协会,壮大农牧民经纪人队伍和流通组织,从资金投入、技术推广、教育培训、农牧业生产资料供应、市场信息、社会化服务等方面为农牧民积极提供服务。积极开发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以达布察克村东威设施农业、后寨则村金源设施农业和布寨嘎查昌盛宏业设施农业为重点的设施农业基地建设相继落地生根。目前,以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实现了农超对接,以瓜果等经济作物为主的设施农业向订单农业发展;相继成立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协会24个,其中种养殖协会5个、种养殖合作社19个;全镇扶持发展“农字号”龙头企业9家,其中新扶持发展4家,乡镇农字号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引进集肉食品精深加工、农副产品购销、畜牧养殖为一体的农牧业产业化综合开发亿元以上龙头企业,将完全实现农超对接,绿色经营,以减少中间环节,让农牧民直接受惠;结合镇域实际,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使农牧业逐渐呈现产业化、集约化的特点。以萨如努图和布寨嘎查“细毛羊养殖”为代表的养殖大户示范群逐渐形成规模,成为闻名全国的鄂尔多斯细毛羊生产基地,培养建设现代畜牧业示范户150多户。牲畜存栏24万头(只),细毛羊达到15万只,生产细羊毛——“乌审羊毛”130万吨。建成集科研、生产、示范于一体的标准化优质细毛羊种羊生产基地——种羊场,成为乌审旗农牧业产业化的重要支撑,2011年被鄂尔多斯市政府认定为全市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建了“赛哈白”蔬菜专业合作社和细毛羊良种繁育基地,培育绿色农畜产品品牌3个,2004年,成功申请注册“乌审羊毛”商标,“赛哈白”蔬菜、“八白室”奶酒远近闻名。通过自治区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3种。积极借助“皇香”品牌优势,以斯布扣嘎查为重点,着力开发生猪养殖业,打造以城乡统筹试验示范带为核心区的生猪产业模块,引进年出栏10万口生猪养殖企业2家,完成了养殖基地建设征地工作。开发海流图河流域肉牛、肉羊、特种养殖等多元养殖业,借助便利的交通条件,加强神水台村豆类等各类小杂粮特色种植,初步建成神水台村180亩小杂粮种植基地。全镇现代农牧业实现了龙头带动,连片辐射的良好发展势头。
文化底蕴深厚,旅游业日渐繁荣
嘎鲁图镇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灿烂的民族文化,是“独贵龙”运动的策源地,是民族英雄席尼喇嘛的故乡,敖包文化、马背文化、鄂尔多斯歌舞独树一帜,“文化独贵龙”和民族文化空前繁荣发展。近年来,嘎鲁图镇历史、民族、宗教和生态文化资源得到修复还原和开发规划,形成了以席尼喇嘛故居和独贵龙运动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旅游和以鄂尔多斯细毛羊品牌、牧家乐、敖包文化生态景观为主的绿色生态旅游业,以广场文化、社区文化、节庆文化等为龙头的群众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已建成高标准镇文化站1个、嘎查村社区文化室18个,公益性电子阅览室6个,建成文化大院20个,等级示范文化户55户,建设自治区四星级旅游接待户l户,建成草原书屋11个,建成全旗首家农耕式文化大院1个,发展文化独贵龙等民间文艺团体8支,全年参加各类文艺演出l00余场次,文化旅游事业呈持续健康发展态势。
真抓实干惠民生,同享同乐齐欢畅
近年来,嘎鲁图镇把民生工作作为全镇的重点工作来抓,按照“学有优教、劳有应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的基本目标,自2010年起,嘎鲁图镇把惠民实事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让全镇人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嘎鲁图的变化,实实在在的享受到嘎鲁图发展成果,接受全镇人民的监督。近三年来,累计出台35项惠民举措,涉及农牧业、社区建设、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安居、就业、交通、文化、宏观调控等十个方面。民生投入逐年增加,一件件惠民实事落地有声。截至目前,累计落实大学生奖励扶助金37万元,216人从中受益;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以上;全镇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人数为1323人,参加农牧民养老保险人数为3096人,共有l775人领取了城乡居民养老金,把被征地农牧民纳入城镇居民养老保障制度,627人参加生态移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居家养老模式初步形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在南丁社区落户,在全镇已经基本形成传统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和老年人日间照料养老相互衔接的养老模式;建成1.3万平方米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全面改善12个嘎查村卫生室;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合理规划便民利民店,新增7家放心粮油店、5家平价便民店和15个农牧家店。
各项事业协调共进,中心镇区位优势凸显
如今的嘎鲁图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财政收入持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不断提高。2011年,完成财政收入1.74亿元,是2005年的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6000元和13880元,是2005年的近3倍。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经济指标位列全旗首位,核心镇引领作用逐步显现,显然成为全旗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发展核心板块。塞上明珠耀雁城,绿树红花映笑容。嘎鲁图镇连续5年被评为旗级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连续4年被评为旗级实绩考核突出苏木镇等荣誉。2011年嘎鲁图镇被评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示范镇,2012年被乌审旗委、政府评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集体。建成市级文明社区3个,市级文明小区4个,自治区绿色社区1个,市级文明村1个,旗级文明嘎查村2个,沙沙滩村荣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称号,发现、培育出乌兰其其格、乌敦、赵永世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
“现在的嘎鲁图镇满眼鸟语花香、现代化设施完备、商场超市随处可见,想都不敢想现在能生活的这么好,真是感谢党和政府给了我们如此富裕的生活。”一名邮政局退休的老党员史江山感慨到嘎鲁图镇翻天覆地的变化时这样说。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嘎鲁图镇这个坐落在大漠草原上的绿色星座,正迈着坚挺的步伐在生态文明的道路上奋力前进,必将开创更加绚丽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