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一品|②乌审旗第三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娃娃抓起
作者:乌审旗第三小学供稿 来源:乌审旗发布 发布时间:2025-02-03
走进乌审旗第三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娃娃抓起”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教室里琅琅的读书声伴随着操场上欢闹的身影,浓郁的校园“石榴籽”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乌审旗第三小学总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现有44个教学班,在校师生2287名,其中少数民族师生186人,是多民族师生和谐相处的大家园。学校先后被评为“全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突出贡献集体”“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全区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试点学校”“军民共建民族团结示范校”。
汇聚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籽“同心圆”
学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融”为航向标,把团结进步理念融入管党治校全方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师生日常,把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融入爱国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教育,把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形成独具特色的育人格局。注重文化引领、加强“石榴籽”阵地建设,坚持党建引领、争做“石榴籽”好老师,强化课程建设、培育“石榴籽”好少年,构建育人活动、厚植“石榴籽”情怀,依托家校社共育、助力“石榴籽”全面发展。努力把学校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切实履行好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育人职责。
绘就民族团结一家亲的阵地“同场域”
为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充分发挥环境育人育心功能,学校精心打造了特色鲜明的“一场一园一馆一室一廊”五位一体的民族团结教育阵地。文化广场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专栏展示着“蒙古马精神”“三北精神”“民族团结模范个人先进事迹”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润物细无声地铺就着孩子们的成长底色。广场中央呈现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汉字字体,让师生感悟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师生民族自豪感。在石榴园里,师生同栽石榴树、同育石榴花、同尝石榴果、结出“石榴情”,在耳濡目染下,让师生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图书馆里,共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籍,让悠悠书香润泽童年。在书画室里,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剪纸、书法作品凝聚深情,无声地陶冶情操、涤荡心灵。廊道班级文化墙上,创建了红色中队,红色中队又通过读一本红色故事、唱一首红色歌曲、学一个英雄人物、悟一种红色精神、落一项践行“五个一”。这“一场一园一馆一室一廊”都展示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多元一体的文化和智慧,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激活素质教育德智课堂矩阵“同频率”
学校牢牢把握课堂主阵地,深入推进“筑基”工程,构建以“思政课”为龙头学科,全学科参与的素质教育德育课程矩阵,努力形成“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德育思政—文化思政”四位一体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思政教育体系。学科课程、行走的思政课、“学科+”课程建设,“三种课程”聚焦,深入推进“大思政”建设。加强思政课与其他学科的全面融合,与社会实践的有效衔接,让思政课堂从“课内”走向“课外”,把学校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把思政课转化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具体的生动实践,引导学生知行并重,让思政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
搭建家校社一体化衔接共育“同成长”
孩子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乌审旗第三小学充分发挥“三个主体”的作用,通过“三个维度”和“三种形式”的方式,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列入家长会和班级活动以及“教学开放日”中,内容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庭教育、“五项管理”举措、“双减”实践、“5+2”课后托管服务、家校共育策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各种校园德育活动。同时,学校还积极评选“民族团结模范班级”“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石榴籽家庭”“石榴籽学校”“石榴籽个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好少年”,通过激励的方式,让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叶层层成荫,木棵棵成林,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乌审旗第三小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娃娃抓起的道路上奋楫前行,加强课程建设、丰富育人资源、创新育人方式,以德育为帆,以文化为浆,以家校社共育为动力,乘风破浪,奋勇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