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公告

更多

聚焦绿色乌审

更多

专题专栏

更多

聚焦绿色乌审

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绿色乌审

乌审旗“手工裂变”竖起乡村振兴金字招牌

作者:旗委改革办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1-14

特色奶食品)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求。传统手工产业作为乡村产业的重要单元,具有投资少、效益高、行业多、覆盖广等特点,对于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激发乡村“双创”活力、保护传统文化资源等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乌审旗高度重视传统手工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农牧民发展手工生产新路径,启动实施“乌审手工”裂变计划,聚焦手工从业人员观念落后、产业规模较小、产品创意缺乏、品牌效益不高等问题,重点开展思想裂变、行动裂变、产品裂变、宣传裂变“四大裂变行动”,全面构建工艺传承、生产加工、技术创新、推广销售“四大裂变体系”,培育弘扬乌审“工匠精神”,保护传承地区优秀传统文化,深度释放传统手工产业“裂变式”发展澎湃潜能,统筹推动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三重效益”同步提升,真正搅活了传统手工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彻底唤醒了沉睡在老百姓家中的“无限商机”。

(蒙古靴子)

(刺绣)

一、聚焦“思想裂变”,注重“文化自信”与“经济自强”统筹推进,广泛凝聚“插柳成荫”的思想共识

针对思想观念落后、技艺传承困难、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开展培训教育、鼓励师徒传承、建立激励机制等方式,着力构建“乌审手工”裂变工艺传承体系。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邀请专业人士开展传统手工制作专题培训,增强农牧民参与传统手工制作的意识和能力;组织有意向的农牧民赴甘肃、陕西、宁夏、江苏、浙江等先进地区学习考察10余次,将各地手工产业发展的宝贵经验作为“乌审手工”裂变的实践参考,引导农牧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摆脱传统手工产品“来钱慢、没人要”的刻板印象,从内心深处坚定对传统手工产品的“价值自信”和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自信”。建立扶持激励机制,起草制定民族传统特色手工技能传承保护制度,用足用好信贷、财政、税收等方面对民族特色传统手工产业的扶持政策,在培训场地、人才培养、经费保障、技能交流等方面制定系列优惠政策,确保乌审手工技能传得开、传得好。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先后评选旗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五批次143人,鼓励支持开展传习活动,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和手工劳作的关注与尊崇,增强传统手工艺者的“职业认同”。利用传统手工产业成本低、见效快、效益高的优势,引导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结合个人发展意愿参与传统手工产业发展,增强自我发展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激活增收致富的“源头活水”,帮助贫困群众通过发展手工生产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真正让“乌审手工”裂变计划成为传承文化的“民族工程”、富民惠民的“民生工程”、百姓点赞的“民心工程”。

(鼻烟壶)

(银器)

二、聚焦“行动裂变”,注重“分散经营”与“抱团发展”良性互动,全力提供“育种蹲苗”的贴心服务

针对政府引导不足、产业规模较小、利益联结松散等问题,通过加强政府引导、规范生产标准、密切利益联结等方式,着力构建“乌审手工”裂变生产加工体系。坚持把“乌审手工”裂变作为全旗自选改革课题的“头号工程”,实施“乌审手工”裂变项目带动战略,建立旗、苏木镇、嘎查村“三级裂变”推进机制,并在每个苏木镇重点扶持3家以上民族特色手工产业示范点,挂牌命名一批“乌审手工”示范户,不断放大“乌审手工”裂变计划的“乘数效应”。建立规范标准机制,研究制定乌审手工生产操作标准,组织引导行业协会、合作社、示范户、手工作坊、农牧户对手工生产的食品、工艺品、日用品制作过程进行科学规范,明确详细操作流程,严格卫生安全标准,以手工产品制作标准化建设推动传统手工产业规模化发展,为培育发展“乌审百年老店”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密切各类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大力推行“公司+协会+农牧户”“基地+协会+农牧户”“示范点+农牧户”等产业发展模式,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建成乌审旗文化创意产业园,内部设置民族特产区、服饰刺绣区、有机杂粮区、古玩奇石区、艺术雕刻区、书法字画区等产品展销区,配套销售蒙古族银饰、刺绣、皮雕、服饰、根雕、柳条编织等手工艺制品100余种,探索建立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民族民间工艺大师为支撑、千家万户为载体的产业集聚群,有力推动全旗民族特色手工产业跨越式发展。截止目前,全旗共培育传统特色手工户289家、运行良好的企业40余家,10%的农牧民掌握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制作方法,80%的农牧民掌握民族传统饮食的制作方法,有效促进1.2万余农牧民实现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和增收致富。

(根雕)

(皮制马鞍)

三、聚焦“产品裂变”,注重“生产保护”与“活态传承”有机结合,充分激发“老树新枝”的供给动能

针对技术工艺落后、生产效益不高、商品创意不足等问题,通过培育新兴业态、鼓励创新创业、加强创意开发等方式,着力构建“乌审手工”裂变技术创新体系。坚持“以保护带动生产,以生产促进保护”原则,持续加强特色文化资源的生产性保护,根据市场共性需求和客户个性需要,积极推进落后生产工艺改造提升,精心培育刺绣、手工编织、根雕、奶制品等手工产业新业态,在传统手工产品商业化、产业化、市场化的进程中,实现对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步伐,整合乌审旗大学生创业实践区,农牧业科技创业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乌审旗创新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现代化商业市场等场地功能,打造“一区三园一基地+市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配套提供办公场地、注册登记、法律咨询、账务代管、创业指导、贷款申请等一站式创业服务,为发展传统手工产业“双创”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截止目前,已吸引入驻民族手工艺、文化创意、电子商务、“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团队96个,举办各类创新培训活动10余场,孵化自治区级星创天地1家,带动600多人实现就业创业。加强对手工艺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意开发,积极与文创公司的开展创意合作,在保留地区文化特色的同时,持续加大设计创新和研发力度,做精做强根雕、皮艺、金银器、奶制品等传统手工制造,突出“土里土气,原汁原味”特点,在提高手工产品的文化含金量和创意附加值同时,有效补齐全旗旅游发展在游客消费方面的短板,特别是以“阿腾莎”“文工希礼”“鸿嘎鲁”等品牌为代表的一批“乌审手工”产品,在市场上展现出乌审文化的独特气质,备受广大游客和消费者的青睐与好评。

(绿色食品蜂蜜)

(手工食品炒米糖)

(乌审特产馆)

四、聚焦“营销裂变”,注重“线上推介”与“线下推广”功能互补,深度释放“筑巢引凤”的品牌红利

针对产品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品牌效益不好等问题,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强化宣传引导、配套营销服务等方式,着力构建“乌审手工”裂变推广销售体系。大力实施“乌审手工”品牌战略,加快推进“乌审手工”品牌建设,推行统一策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统一宣传“五统一”宣传引导机制,对“乌审手工”创意产品“绿色乌审LOGO”进行设计、制作、包装全过程打造,增强“乌审手工”的辨识、便利、美化和增值功能。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建立农畜产品申报认证奖补激励机制,每认证1个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旗财政分别奖励3000元、5000元、10000元、20000元,目前全旗共有32种农畜产品被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22种产品被认证为绿色食品、21种产品被认证为有机食品、5种产品被认证为地理标志产品,为生产优质手工产品提供可靠的原材料质量保证。全方位加强营销推介服务,广泛开展中俄蒙商品跨境展销会、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风民俗旅游风情节等各种大型文旅产业主题活动,大力推介“乌审手工”产品在全旗旅游景区、中心镇区设立展销店,打造“前店后坊”的乌审手工产业体验空间,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宣传“乌审手工”形象,打通商家营销推广与客户实地体验的“最后一公里”。大力推行“文化+互联网”服务模式,积极引导百亿吉乐、额优枣饼等一批店铺实现线上线下同步经营,为“乌审手工”走进千家万户、传遍大江南北搭建好便利平台。随着“乌审手工”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手艺人看好手工、发展手工、传承手工,同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乌审、了解乌审、投资乌审,一批批“乌审工匠”“百年老店”“黄金产品”正在加速形成,深度汇聚起推动“乌审手工”华丽蝶变的强劲合力,真正让传统手工产业成为掀起乌审乡村产业振兴浪潮的“裂变主角”。(中共乌审旗委改革办)

 

 

乌审旗委宣传部 乌审旗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邮编:017300 电话:0477-7582241 传真:0477-7582241
邮箱:wsqwmb@163.com 技术支持:鄂尔多斯市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